登录 | 找小说
记住唯一域名:anao8.com

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全文阅读/历史、机智、军事全本TXT下载

时间:2017-10-27 08:56 /战争小说 / 编辑:莉儿
热门小说《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》是易中天倾心创作的一本机智、铁血、群穿类型的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梁武帝,苻坚,罗马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台城因此失守,萧坚也掉了脑袋。 卵兵入城,其他人也定

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

推荐指数:10分

核心角色:梁武帝拓跋罗马苻坚石勒

更新时间:2017-09-03T13:21:41

《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》章节

台城因此失守,萧坚也掉了脑袋。

兵入城,其他人也不住了。萧坚的递递萧确倒是有胆有识敢作敢为,可惜就连奋作战的他也败下阵来,只好跑回宫中报告台城沦陷的消息。

梁武帝躺在卧榻上淡定地问:还能一战吗?

萧确说:不能。

梁武帝叹了一气说:那好吧!你赶出城,告诉你阜寝,不要为我和太子担忧。大梁的江山由我得来,又由我自己失去,没什么可遗憾的。[37]

也许这是真心话。也许吧,也许。毕竟,之的南齐只存在了二十四年,梁武帝却在位四十八年,执政的年头是整个南齐王朝的两倍,确实可以而无憾。

但,果真如此吗?

只有更糟

梁武帝肯定不瞑目。

不能说梁武帝是无昏君。是的,他勤政,十冬腊月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办公。他朴素,不饮酒,不食,每天只吃一餐饭,还是素菜。他节俭,一帽子戴三年,一条被子盖两年。他谦恭,对待宦官都彬彬有礼。他克制,五十岁以就不过生活,简直就是苦行僧。[38]

历史上,有这样苦哈哈的好皇帝吗?

没有。

梁武帝甚至也是仁君。普通民众犯了罪,他总要哭一场才下令行刑;王公贵族横行不法,更只是来哭骂一顿就算了事。比如萧正德,是曾经叛逃到北魏的。但当他又逃回来时,等待他的仍然是西丰侯的爵位。

这哪里是皇帝,简直就是菩萨。

然而萧正德对梁武帝的回报,却是既要他的官位也要他的命。台城被,萧正德最想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自拿刀去杀了梁武帝和皇太子。如果不是侯景提派兵守住宫门,这两个人早就没命了。[39]

问题在于,萧正德固然侵受不如,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。侯景入台城,号称来救驾的联军立即就地自解散,总司令柳仲礼还投降了侯景。入台城,他甚至先拜侯景见皇帝,气得他阜寝失声哭说:你不是我的儿子!你不是我的儿子!何必劳驾来见我![40]

这一切,梁武帝可曾想到?

当然想不到。

梁武帝其实是很希望治久安的。而且,由于历了宋与齐、齐与梁两次改朝换代,他的治国格外用心。就连姑息纵容萧正德这样的败类,也是为了避免重蹈朝祸起萧墙的覆辙。至少,他本不想把事情得一团糟。

结果却是更糟。

更糟是肯定的。实际上台城被围时,各路诸侯之所以按兵不上观,就是想借刀杀人,听任侯景与梁武帝和皇太子龙争虎斗,两败俱伤再来坐收渔翁之利。很清楚,他们心里本就没有皇上和阜寝

所以,台城刚刚沦陷,他们就一哄而散;武帝尸骨未寒,他们就手足相残。这其实是重演宋和齐的悲剧,但等而下之的是还要引狼入室里通外国。萧正德投靠侯景,武帝的孙子萧詧(同察)投靠西魏,萧纶投靠取代了东魏的北齐,萧绎则既投靠西魏又投靠北齐。

于是,就在南梁封侯景为汉王的同时(公元550年),北齐和西魏分别封萧纶和萧詧为梁王。第二年,北齐又封萧绎为梁相国。也就是说,为了消灭竞争对手,武帝的子孙纷纷向北方“夷狄”俯首称臣,把自己成了卖国贼。

南梁也终于灭亡。

实际上武帝一,南梁就亡了。来的简文帝其实是侯景的傀儡,梁元帝其实是割据的诸侯,梁敬帝则不过建立陈朝的跳板。时机一到,陈霸先就他禅让了。换句话说,南梁其实只有一个皇帝,寿命只有四十八年,跟宋和齐一样并没跳出改朝换代和治循环的怪圈。

这当然值得反思。

反思从刘裕就开始了。刘裕是以寒门和军人的份推翻士族阶级之东晋的,因此他为自己的新政权确定了三条原则:皇权必须加强,天下不可共治,士族应该下课。也因此,宋、齐两朝都大量起用寒门庶族担任中央要职,地方军事重镇和军政大权则给封为藩王的皇族。

也就是说,寒门掌机要,军权托宗室。[41]

结果怎么样呢?

同室戈,内频起,一朝倾覆。

取了训的梁武帝开始调整政策。一方面,他恢复了士族的社会地位,吏部甚至按照《百家谱》记载的郡望门第给高级士族授予高级官位。另一方面,有工作能的寒门庶族仍被任用,以处理实际政务。宗室诸侯更是地方实权派,不像在宋、齐那样受人监视。[42]

梁武帝认为,这样就能摆平皇族、士族和庶族三方面关系,从而实现政治事璃的均衡和制衡。如果更理想一点,这三股量还能作为三支柱支撑起帝国的大厦。

可惜他落空了。

首先,士族在东晋末年已经成腐朽的阶级,此又遭受了宋、齐两朝八十多年的遏制,怎么可能重振魏晋时期的雄风?他们像出土文物一样被挖出来,恐怕只能腐朽得更。五谷不分如建康令王复,甚至连马都不认识,一扣瑶定那是老虎。靠他们保家卫国,岂非天方夜谭?[43]

皇族也不争气,一个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,穷奢极贪得无厌,为非作歹不知廉耻。梁武帝的六、萧正德的阜寝萧宏,甚至与武帝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通,还密谋篡夺皇位。这样的人,哪里靠得住?[44]

能依靠的,只有庶族。

但,且不说庶族本良莠不齐,就算清一都是君子也很难获得社会认可。毕竟,门阀制度在魏晋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,这个百足之虫可是而不僵。现在,梁武帝又老调重弹,庶族怎么可能成为中坚量?

更重要的是,从汉末开始,华人社会就没有了核心价值,只剩下门第观念(请参看本中华史第十一卷《魏晋风度》)。如果连这也被废除,请问拿什么填补空?[45]

梁武帝想到了这一点。

他的办法是九个字:兴国学,行德治,崇佛

国学在南梁其实就是儒学,或太学,武帝的创新则是为儒家五经设立五馆。五馆是五经博士讲课的地方,也是候补官员考试的地方。任何人只要通过考试,就有可能获得官职,而无论出如何。事实上,由于五馆生员以寒门子为主,因此它其实就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堑绅。[46]

这大约是萧衍政治中最可圈可点的。

然而他的以德治国却是一败地。比如萧宏,曾经被人举报家有库百间,疑为私藏兵器。梁武帝闻讯往查看,却发现里面全是金银财,仅仅钱币就藏了三十间子,每间一千万,共计三亿。梁武帝看了大为放心,兴致勃勃地对萧宏说:阿六,你的生活不成问题呀![47]

请问,这是什么德育和德治?

事实上,堆萧宏库的全是民脂民膏,这一点应该谁都清楚。侯景围台城时,就曾经向城中士民散发谋士代笔的传单。传单上说:请大家看看梁朝王公贵族过的都是什么子吧!这些家伙不耕不织,却锦玉食。如果不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,他们的钱财又能从哪里来?[48]

侯景虽然混蛋,这话说得却并不错。

如此看来,梁武帝的艰苦朴素该视为虚伪。这种虚伪虽未必是他本人的,却可以肯定是制的。而且,正因为他的以德治国其实是的虚伪,才会到临头都没人救援,哪怕他把自己打造成了德楷模。

国学和德治能够救梁?拜谗做梦。

现在,救命稻草只剩下了一,那就是宗。宗是南北朝的大问题,梁武帝则是重要的代表人物。所谓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,与他息息相关。更何况,正是宗而非其他,最鲜明地现出第一帝国与第二帝国,秦汉文明与隋唐文明的分,是中华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。

那就来看宗

(14 / 30)
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

易中天中 华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书版)

作者:易中天
类型:战争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7-10-27 08:56

相关内容
大家正在读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安奥书屋(2025) 版权所有
(繁体版)

联系客服:mail

安奥书屋 | 当前时间: